我国物联网的市场规模
万物互联是物联网提出的初衷,发展到现在,物联网也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像5G、蓝牙、WiFi、传感器、UWB定位、AIoT、云计算等技术,同时也让许多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像工业、交通、医疗、新零售、人居等。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已达45.3亿,到2025年将首破百亿大关。
而现阶段也是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期,新型技术加快融合向AIoT发展。2019年,受益于城市端AIoT业务的规模化落地及边缘计算的初步普及,中国AIoT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大关直指4000亿量级,由于AIoT在落地过程中需要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未来几年发展节奏较为稳定。
原文来源:http://www.iotworld.com.cn/html/News/202203/cc6e95cb22cf23e0.shtml
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将超3700亿元
易观分析发布了《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洞察2022》(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数据显示,智慧医疗行业目前需求趋于稳定,市场规模呈加速增长态势,在2022年预计达到376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报告显示,智慧医疗市场集中度仍较低,行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除医药电商外,慢病管理、医疗AI、数字疗法、医疗信息化赛道均受关注程度较高。
调研显示,在智慧医疗直接面向消费提供的服务与产品中,消费者的使用行为仍较多的停留在“信息查询”、“在线挂号”等浅层次的服务上,疾病管理方面渗透率仅为10%,更深层次的智慧医疗服务在C端的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原文来源:http://www.iotworld.com.cn/html/News/202202/cd297616f4e49c91.shtml
UWB技术的应用
第一个运用是帮助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2022元2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冬奥会,能看到UWB的身影在各个场馆“大显身手”。UWB作为一项性能优秀的定位与测距技术,在本届冬奥会第一个运用是帮助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由于运动员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对于运动员的数据可视化训练也逐渐兴起,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基于UWB方案,帮助国家队的运动员追溯自己的滑行轨迹,以规范提升自己的成绩。
第二个运用是对人员的管理,尤其是疫情期间需求更甚。对人员的管理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工作人员的高效率调度,第二个层面是对所有人的轨迹进行追踪,一旦有“阳性”案例,就可以精确的追踪哪些人员是密切接触者,实现对疫情的快速控制。
第三个应用是比赛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冬奥会有很多项目虽然惊险刺激,但是危险系数同样很大,雪橇项目就是如此,据了解雪橇项目最大时速可以超过130公里,运动员在雪橇上是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因此,比赛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与营救就成为强需求。在雪橇项目的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采用UWB技术除了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现场人员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运动员的安全管理。“雪游龙”整个赛道落差121米,全场1975米,基于UWB技术实时定位,可以精确的定位运动员的位置,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在进行救援。
第四个运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赶上冬奥会的班车,但今后在大型的体育馆和赛事都会有出现,就是观众手里的粉丝棒,就是一个个像素,可以根据剧本同步变化色彩、亮度,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图片、动画,甚至视频。通过UWB系统,可以定位每个粉丝棒的精确位置,系统可以随时把像素数据传输到粉丝棒里,播出是实时的,不需要预先对座位进行扫描定位,观众也不需要扫二维码,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随意走动,粉丝棒会根据自己的位置发光。
原文来源:http://www.iotworld.com.cn/html/News/202203/394b8ff6d7c20386.shtml
选择最佳位置定位选项
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首次出现是因为物联网设备需要更小、更便宜,同时还要保持电池效率并满足所有形式的要求。 通过提供长距离、低功耗和低带宽的通信,LPWAN 可以满足许多物联网用例的操作需求。 它们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和电池消耗,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还降低了其运营开销的大小和成本。 在许多这些用例中,性能取决于一个关键特性:准确的定位能力。 这些定位方法可以包括 GNNS、WiFi 定位等。
预计物联网设备未来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低功耗广域网。 到 2025 年,预计将有超过 20 亿台设备通过 LPWAN 连接。
有几种不同的网络,例如 NB-IoT、LoRaWAN、Sigfox 或 LTE Cat-M,它们都提供了这些独特的功能。这些网络的用例包括资产跟踪解决方案、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计量。
低功耗广域网可降低设备的成本和电池使用量,提供更智能的使用机会。然而,这些网络的性能取决于准确的定位能力。选择正确的位置定位选项将确保正常运行。当需要精确的位置跟踪时,应使用 WiFi 定位,因为它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整体定位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文来源:http://security.qianjia.com/html/2022-02/28_388066.html
物联网怎样做到万物互联
物联网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物流仓储行业。当时,该行业引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幅提升了仓储周转效率,但科研人员认为整个行业依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而提升方式就是让机器设备绕过人工信息中转,直接执行网络传来的指令,这样就真正实现了物与物的连接,奠定了物联网的基本架构。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所需的传感器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目前而言,物联网的基础主要依托四项关键技术,第一是感知与标识技术,这项技术赋予网络中的每个物体单独而明确的身份,使它可以被准确识别;第二是信息传输技术,像桥梁一样把网络中具有身份的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第三是信息处理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替代人工快速解决各类问题;第四是信息安全技术,它保护着物联网所有数据免遭攻击,避免信息泄漏,四项技术有机结合,支撑起一个几乎覆盖整个社会的庞大网络。
目前,随着5G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大容量数据高速传输问题,这更为物联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生活之中,在可预见的将来,万物互联将无处不在,到时人类该如何自处,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原文来源:http://www.ziwuiot.com/zhishiku/37439.html
选择适合需求的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一份报告指出,到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38万亿美元,较2020年的7,614亿美元估值有大幅增长。
如果没有物联网平台(连接传感器、资产、数据、软件和业务流程的中间件),物联网将一无是处。它将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所有不同组件整合在一起,以便您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切可能的好处。
市场上有许多物联网平台,因此为您的业务找到合适的平台非常重要。这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筛选许多复杂且相互竞争的信息。
原文来源:https://new.qq.com/rain/a/20210420a069gf00
来自:“中瀚安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