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3319761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研究 > 行业新闻 >

星融网: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时间:2018-04-25

余杰 王叶茵《网信军民融合》战略论坛评论员  

习主席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着“网络主权”、“数据主权”两大危机带来的挑战,美“芯”封喉事件再次敲响自主可控警钟:要实现网络强国,必须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逐步摆脱 “美国价值”的羁绊和“美国利益”的束缚,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网络体系。“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蓝图中,“天地一体、自主可控、稳定运行”的“星融网”是实现数字中国“主权在我”的必然选项,把网络安全的盛世危言永远装在心中,把数字中国的“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当前的“数字中国”建设,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大都以互联网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载体。 然而必须看到,互联网源于美国、控于美国,主权非我,节点难控,安全难保;互联网“心脏中枢”受制于人,“骨干枢纽”尚难自主,“末梢神经”广被渗透。如果“数字中国”建设坐在别人的“车”上、跑在别人的“路”上,那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就无法自主可控,发展越快越危险。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院(钱学森智库)提出构建“星融网”,以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为统领,统筹规划天、空、地、海网络资源,基于兼容统一的规则开展自主研发,支持实时采集、传输、分布式处理海量数据,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态势感知体系,形成全球性观测、全天时监控、全行为记录、全过程分析的数据主权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服务政府治理、军队作战、企业创新的“数据大脑”,以“制数权”掌控“制脑权”,满足全球全域用户终端接入需求,为各类不同用户提供实时、可靠、按需的网络服务。我们运用钱学森智库,已经对“星融网”进行了体系化论证,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天空地多维一体,全域动态感知

 

 “星融网”将充分发挥天、空、地信息技术的各自优势,由多颗不同轨道上、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卫星形成星座覆盖全球,通过星间、星地链路将地面、海上、空中和深空中的用户、飞行器以及各种通信平台密集联合以IP为信息承载方式,采用智能高速星上处理、交换和路由技术,面向光学、红外多谱段的信息,按照信息资源的最大有效综合利用原则,进行信息准确获取、快速处理和高效传输的一体化高速宽带大容量信息网络,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态势感知体系。

 

(二)网络安全可控,规则自主掌控

 

 “星融网”由动态轨迹可预测的空基骨干网和轨迹不可预测的空基接入子网,以及静态的地基骨干网、准静态的天基骨干网组成,即可分为空间段、空中段和地面段,三者通过天地、空地、空天等各类链路和网络协议连接成一个一体化的互联网络。“星融网”制定自主空间网络协议,将解决较长的传播时延、较高的误码率、非对称的链路、动态的拓扑关系、异构的网络环境、高度受限的星上资源、安全性差等诸多特殊挑战,推动现有地面互联网等网络协议直接应用于空间网络。“星融网”不是地面网络的补充,而是从根本上实现对互联网的替代;不是要融入互联网,而是要搞一套我们自己的设施、协议、系统,进而逐渐实现世界信息网络打破“大国中心”,实现“主权在我”,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根本保障。

 

(三)系统工程指引,支持灵活拓展

 

“星融网”以钱学森系统工程为指引,从整个网络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统筹总体设计,以卫星网络为骨干网,并注重同空、地网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适应网络不断的补充和扩展,多维网络按需集成,打造出自主运行灵活拓展统筹共建的融合网络,实现全域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星融网”强调信息的横向流动、共享和协同,支持情报、指挥、控制一体化运用,满足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星融网”可为业务系统和用户提供各级各类质量保证的高可靠信息服务。

 

(四)多源异构融合,支持智能分析

 

“星融网”将通过异构融合、清洗去冗、关联挖掘、分布计算,解决数据的复杂性、真伪性、功效性、海量性、协同性问题。特别是对于来源广泛、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异构、海量、多源数据,进行过滤、甄别、去噪、融合,并进行关联、聚类等各种分析。通过几何、层次、图像等的可视化推理与分析技术,集成人的智慧,运用人的感性思维,提取数据隐含规律信息,形成“从数据到决策”的知识发现、情报获取、仿真推演、效能评估能力。

 

(五)综合集成决策,提供智慧服务

 

“星融网”将打破了各自独立的网络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壁垒,空、天、地跨维度服务将成为未来全方位服务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轨道资源、传感器 资源、通信资源等),不仅可以为作战提供一体化的侦察、导航、作战指挥等服务,也可以为海陆空通信、海洋气象预报、导航、农林牧渔 、应急救援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保障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可以构建“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模拟演练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实现处置突发事件的敏捷化。

 

“数字中国”建设是一个时代的变革与机遇,“星融网”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颠覆互联网的中国方案,是全方位落实对内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将从更高起点推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助推人类文明开辟新天地、迈向新境界。中国航天第十二院研究院作为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发源地,肩负重任,将朝着“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目标,努力奔跑,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17-2024 河南中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143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7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