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监控系统正加速网络化发展进程。在九部委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联网应用实现大量视频采集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联网共享,联网实现应用便利的同时,网络化后引入的安全隐患及威胁在安防系统中也日趋增多,联网系统遭到网络攻击在未来将是常态。因此,重点阐述联网共享视频监控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一种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安全加固方案,并对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九部委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全网共享要求以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共享平台为核心,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逐步对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
全网共享后的视频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达到全程可控,具体是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要实现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但是,随着安防系统的IT化发展的趋势,在大量视频采集设备联网后,将存在安全隐患或遭到网络攻击。互联网及相应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安防系统建设提供了方便,但同时给这个系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这是由互联网的公开性所决定的。
1 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通过分析近年爆发的视频监控系统安全事件,总结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其主要体现在视频采集设备自身存在的漏洞和视频信息的安全性未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前端设备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设备劫持或替换、协议攻击以及视频资源非法访问三类。
( 1 ) 设备劫持和替换:前端视频采集设备(主要是网络摄像机)均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未针对性进行安全防护,无法确保基础运行环境可信,黑客可通过植入病毒、木马等手段入侵前端设备,造成设备被非法控制成为“肉鸡”;同时,前端设备不具备标识身份的唯一证明,设备容易被恶意替换。这不仅可导致视频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还存在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攻击源,对网络上的其他设备和服务器发起攻击的风险。2016年底,美国爆发的大规模DDoS攻击致瘫整个互联网,就是由该安全漏洞触发的,影响极为恶劣。
( 2 ) 协议攻击:监控业务信令由于缺乏完整性保护机制,可通过仿造或纂改通信协议,非法控制设备,扰乱正常业务流程。
( 3 ) 视频资源非法访问:大多数监控前端设备的登录方式为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方法,容易遭受到字典扫描和暴力破解攻击,安全性差,视频资源面临被非法访问风险。
针对视频数据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视频数据窃取和视频数据篡改两类。
( 1 ) 视频数据窃取:视频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网络旁路或通过非法途径从后台下载的方式截获视频数据。
( 2 ) 视频数据篡改:由于视频数据是明文传输且编码方式具有标准化特征,攻击者可通过伪造相同编码格式视频数据替换原有采集视频数据,导致视频数据被篡改。
因此,针对视频监控领域暴露的安全威胁,需要综合运用密码技术、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和可信计算技术,从系统层面制定安全解决方案,保障视频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查看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从而构建安全的视频监控系统。
2 安全方案设计
整个安全方案基于通用视频监控系统产品,通过对前端摄像机和后端通用平台进行安全加固来实现,如图1所示。其中,监控前端摄像机集成安全中间件软件实现设备的可信启动,设备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监控业务信令的完整性保护,采集音视频数据的完整性或机密性保护等;在监控后端视频监控管理中心增加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并集成对应的安全服务中间件软件,实现对设备身份数字证书的管理及认证、密钥资源的管理及分发、摄像机运行策略的管理以及音视频数据解密展示等。
通过实施这些安全加固措施,可增强摄像机自身的安全性,实现摄像机的接入控制,保护监控业务信令的完整性,保护音视频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从整体上提升联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防范、抵御目前监控系统中面临的木马病毒、数据被篡改、数据被非法访问等安全威胁。
3 典型部署
系统典型部署,如图5所示。
4 结 语
本文针对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视频监控系统安全加固方案。
通过分析通用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将安全问题聚焦在解决前端摄像机安全、业务信令安全、音视频数据安全三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创新性地将可信计算技术应用在摄像机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增强了前端摄像机抵御木马病毒入侵的能力,从源头解决了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最大风险。
此外,由于使用“信源”加密技术,不影响视频监控系统原有的业务流程,可实施性强,便于推广。(原文来源:信息安全与保密杂志社)
Copyright © 2017-2024 河南中瀚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143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746号